欢迎来到中国渔米市场!
手机中国渔民市场  |  全网营销  |  资质证件
引入大数据变量,万亿智慧农业生意正在加速剧变
来源: | 作者:中国渔米市场 | 发布时间: 2021-04-15 | 256 次浏览 | 分享到:
数字技术正在为农业农村建设赋能赋智,重塑乡村发展的新格局的同时,更或是迈入商业化关键的一年。

 
2021年,智慧农业格外热。

  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3月,腾讯与新希望共同出资成立新腾数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农业互联网、智慧城乡等重大项目。

  2020年12月,华为携手佳格天地亮相2020世界数字农业大会,共同展示基于卫星遥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农业农村一张图”解决方案。

  数字技术正在为农业农村建设赋能赋智,重塑乡村发展的新格局的同时,更或是迈入商业化关键的一年。

  01、 农业的转折大考

  据统计,中国每年农产业及食品总规模为9.3万亿元,农资为2.2万亿元,加在一起超过10万亿元。而中国社科院在《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中指出,到2025年末期,我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如何让农业拥有更多可能?当前看来,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最优方案。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统一。近年来,国家相关文件多次提出发展农业数字化。国家多个部门先后发布了十几个利好农业改造的政策,在政策影响下,多个行业巨头也纷纷加入到改造农业的大潮中。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报告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6.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这其中,数字经济在农业的价值逻辑也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未来农业提质增效的场景落地为切入点的数字农业赛道,正在改变乡村发展的新格局。

  投资者也正趋之若鹜地将资金投入农业科技,截至2018年,农业科技共投资209笔交易,总资本为16亿美元,后期交易规模中值升至1,000万美元。

  这是一个万亿级的蓝海市场,也是一个潜海市场。但,也一度处于“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一面是越来越多企业入局,甚至包括京东、腾讯、阿里或自己下场或与农业公司“联姻”,竞争愈演愈烈。新入局者不断用各种概念描绘出的美妙未来。另一面是三农的问题尚未因此获得质变。同时大量处于中间部位的企业则不太好过,广泛存在产品落地难、创新价值增长乏力等问题,甚至有些互联网+农业的项目经历“九死一生”后转而改向其他业务。

  商业从来不是只看眼球。

  和其他产业相比,目前我国农业数字化仍存在诸多问题,产业竞争力相比于发达国家力量相对薄弱。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建设仍然比较老旧,投入不足,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而小农户生产依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特征,人均耕地只有2亩,生产效率低下,生产品质不够等问题普遍存在。

  简单来看,农业产业链可拆解分成三个环节,上游的种植,中游的流通,下游的销售。当下众多企业和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的渗透往往聚焦于流通和销售环节,对上游的种植环节的规模化改造却涉足者较少。

  传统农业中,农民种植农作物充满了不确定性,什么情况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可能有自然灾害,往往依靠的是经验,农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而数字化农业有助于解决这一不确定性。

  而早在1993年,美国就有农场主通过GPS指导精准施肥,而从2002年开始,遥感技术、智能机械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美国农业耕作中更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010年之后,智慧农业技术已开始与物联网相结合。

  通过卫星和气象等技术手段,挖掘空间数据,在气象遥感分析体系下,提供技术领先的农业大数据SaaS平台,可以对种植物的土壤、空气、含水量等等进行监测,实现真正的科学种植。收益的不只是种植集团和农场,还有普通农户。佳格天地就是这样为数不多的从农业生产的上游出发的大数据服务公司之一。其创始人张弓认为,农业大数据将驱动农业现代化,让种植者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为农户产生价值。

  但农业数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体产业链条较长,产品投资周期也被相对拉长。在农业领域,无论大小企业,都很难在短期内实现高速增长和盈利。

  想要获得回报,非一日之功。

  02 建立“知天而作”的核心技术壁垒

  实际上,早从2015年起,佳格天地便开始持续推进卫星数据技术研发,定义不同需求场景下的数据应用。

  佳格天地的创始团队来自美国硅谷,在美国的工作更多的是让张弓和团队拥有了大数据应用的前景和视野。回国之后,张弓及团队发现两国农业中间差异巨大,针对中国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张弓和团队开发了针对分散地块的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中国特色的农业。2016年佳格天地就开始组建数据团队进行农业数据库的研发,彼时,大数据对于很多行业还只是概念。

  从2017年签约第一个数千万级客户,到农业农村大数据解决方案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大数据实践案例》,与各省市农业政府部门、拜耳及海升等国内大型农业集团、农业金融公司合作,佳格天地在一路“拓荒”中坚持下来,利用卫星遥感等多元化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通过面积测算、适宜区规划、生产周期测算、产量预估、病虫害防治指导、灌溉方案、农机调配、农业金融等全产业链数据支持和管理级服务,有效提升了农业管理及作业的整体效率。目前,佳格天地的服务已覆盖全国约3亿亩土地,客户遍布国内20多个省市地区。

  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张弓不无感慨地表示,初创阶段其实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目光长远、脚踏实地地坚持。

  在他看来,随着智慧农业产业快速变革和演进,现在已经没有人会质疑数字化的正确性,就更要努力朝着既定的战略方向发展。

  为此,佳格天地视数据为灵魂,将卫星数据处理与产品化作为公司的核心技术,配备的50多人的技术团队都是公司的骨干。除了数据的研发、数据算法的开发,也包括了数据产品和数据的服务,甚至直接要跟客户做对接做顾问。

  张弓认为,农业正处在“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换过程,智慧农业时代必定带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的革命。现在,地球每天可接收到一千多颗卫星传输过来的数以亿计的数据,现代的卫星技术也已经可以观测到亚米级别。随着卫星数据的增多,数据应用将是热点区域,如何高频率低成本提供农业数据服务已经成为是智慧农业时代的关键。

  03、数据应用市场起飞在即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以应用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市场规模,2016年达到90.2亿美元,在2022年时将会有望达到184.5亿美元。

  软银投资的美国农业项目Plenty,使用传感器和大数据创造“高产”农场,号称在相同区域内,他们的农作物产量是传统农场的350%,而用水量仅相当于传统农场的1%。迄今为止,该公司的融资总额已经达到了 5 亿美元。

  随着产业数字化竞争加速,不只是农业,交通、医疗、金融等民生领域,都将成为数字业务竞争领域,让越来越多企业以此为跷板,争取更大的生意。

  凭借着卫星数据的独特优势,围绕农业,佳格天地不断在金融领域、信贷风控领域、保险服务等方向尝试寻找机会。

  对于产品方向的新尝试,张弓表示,一是看客户意愿的匹配;二是要能否利用数据应用创造价值。从商业和技术逻辑上来说,其实也有合理性:一方面这些领域客户群的相似性,另一方面是都需要考虑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底层技术的通用,是佳格天地借数字应用业务进而延展对于各个领域的探索的基础。

  而正是缘于佳格天地持续不断进行的时空数据相关应用的探索,让DCM领投、经纬中国、磐谷资本等风投机构得以青睐。成立仅五年,佳格天地已先后拿下两轮近亿元的融资。

  张弓认为大数据应用可以让寻求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成为可能,但仍处于爆发前夜,应用需求并没有被完全激发。

  在他看来,随着通信5G行业应用持续落地,5G网络的流量红利和商用价值将得以充分释放,用5G+AI大数据形成的技术产品去赋能产业,对整个市场所带来的变革、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眼下,佳格天地拥有稳健的基本盘,深耕智慧农业五年,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但相较于行业的规模而言,佳格天地还有更长的路需要走。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研发人才和研发投入,两轮近亿的融资对佳格天地来说只是一个起点,数据化应用产品的价值攀升之路,或才刚刚开始。

热门资讯